如今,养犬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家庭的一种生活情趣,甚至被视作时尚。据统计,目前仅上海市有证养狗已近15万条,无证狗约有60万条,国内其他大城市亦然。家庭养犬数量每年以8%—10%递增。由养狗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随之而来,据统计,2008年,上海市共发生犬伤人事件11万多起。而比较极端的事例是,上海市金山区一条流浪狗发飙,流窜多个小区接连咬伤19人,终被捕杀,区内民众愤起捕捉流浪狗和无主狗。

  家庭养犬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而引起各界关注。如何规范城市家庭养犬?在上海,上海市人大代表专门就养犬管理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意见,更有900多位市民联名上书市人大,呼吁为此立法。据了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顺应民意,正在加快步伐,广泛听取社情民意,抓紧立法课题调研。

  是否养犬针锋相对

  是否立法高度统一

  上海市民对城市家庭养犬究竟持什么意见?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约有50%的被调查者赞成城市家庭养犬,而另有50%左右极力反对。然而出奇一致的是,100%的被调查者要求加快地方立法步伐,规范城市家庭养犬。

  在养犬问题上为什么分歧这么大?矛盾在哪里?

  反对养犬者说:狗屎遍地,污染环境;狗吠扰人,四邻不宁;无证养狗,随意弃狗;恶狗伤人,犬病难防。有对老夫妻诉苦道:住在他们楼上的是个“养狗专业户”,在外面开了家宠物店,家里还养了一群狗,既配种,也销售,还养了一只狼狗,它不是吠,而是嚎,夜里那声音就像成人在哭。白天一开窗,就是一股冲鼻的臊臭味,苦不堪言。他们急切要求尽快立法,禁止或限制城市家庭养犬。

  赞成养犬者则说:“全世界都知道,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狗的动人故事几天都讲不完”;“在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上海,狗是老人的好伴侣。”还有,如今上海人生活品质高了,养宠物狗作为增加家庭生活情趣的一种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种种“狗患”问题,通过立法规范养犬,都是可以避免的。

  愿望与现实有差距

  立法之路并不平坦

  为养犬立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为什么立法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呢?

  一是养狗人和不养狗人的利益、观点相左,协调难。“狗咬人”事件让不养狗的人心有余悸,要求禁止养狗;“人打狗”的行为又让养狗人同仇敌忾,谴责虐犬行为。养犬引发的种种矛盾,立法者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二是执法难。纸上的法规和现实的执行往往不是一回事。犬类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有公安、畜牧兽医、卫生、工商、城管、街道居委会、小区物业以及宠物协会等等。在这些部门中,有执法权威的当属公安,可不少人均认为现在警察连办“人案”都忙不过来,哪有警力再顾“狗案”。而且“狗案”很难办,执法人不能擅闯民宅查狗,即使查到违章狗,取证也很难,狗的主人提出异议还要行政复议。在此期间,如扣押了违章狗还要好生护养,不能有闪失。

  三是立法者的自身局限。现在的法规起草往往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会签,各部门尽量达成共识。但一般来说,管理部门总从方便管理的思路出发,这就难免与现实有很大差距。

  立法并不能包治百病

  社会和谐是第一目标

  地方立法不仅要重视后通过的法规,也要重视立法的过程。在上海,人们非常关注这一法规的前期调研、论证。他们认为,原本针锋相对的不同意见,经过观点交流、思想交锋,促进了认识上的交融和相互理解,有利于社会和谐。比如,有些养犬的市民表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因此养狗人更要做文明的表率,既要爱狗,也要顾及他人。不能因为个别养狗人不文明,而造成社会对城市家庭养狗的误解。有些不养狗的市民也认为,养狗的权利和不受狗骚扰的权利应同样得到保护和尊重。要倡导爱护动物,处罚虐犬行为,对流浪狗不应捕杀,更不应把这类镜头搬上电视。建议由民间环保志愿者参与照管、收养或社会认养流浪狗,这样既能体现社会文明,又能提升政府形象,特别是能让孩子从小培养尊重生命的健全人格。据悉,上海的一些街道、社区已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及养狗人沙龙等加强管理、服务和沟通,订立了文明养犬“乡规民约”,为地方立法作了厚实的铺垫。

  有专家认为,立法固然重要,它可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法定责任,震慑和惩处极少数养犬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倡导保护动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但也不能寄希望于有了法规就能包治城市养犬之百病。法律专家希望,因为有了规范养犬的法规,能使文明养狗得到法律支撑,使市民的道德水准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有新的提升;同时依法创造新的管理模式,让社区自治组织运用法律,承担起督导、管理和服务的责任,营造更加和谐的社区氛围,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制定法律法规的目的所在。

本文章派多格宠物店加盟连锁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派多格宠物专业致力于宠物店加盟宠物连锁店宠物美容加盟宠物用品店连锁宠物医院等,通过连锁品牌化运作及加盟市场开拓,已成为中国宠物店加盟连锁机构。

(责任编辑:宠物店加盟连锁